第217页
所以他们便是要与劫匪算账,也得是到了鸣沙郡请了官军来,他们这几人还不够人塞牙缝的。
而瓦山山贼此次来沙棘村明显是有备而来,且是冲着余家商队来的。
宋真清想起在兴隆驿被挟持的遭遇,很难说,她不是遭了无妄之灾,因为那顺子之所以假冒小二或许本就是为了余家商队而来?
不外是余家来往鸣沙郡被瓦山山贼盯上了,此次特意派了顺子在兴隆驿放哨,专等着余家商队经过,但却不知何故,当夜瓦山山贼并未如约而至,所以顺子不得已之下准备去报信,但是他白日里觉得遭了气,所以才夜里到宋真清房中想教训她一顿,可却阴差阳错的丢了性命。
那瓦山山贼得知顺子被杀,又觊觎余家财富,才又夜袭沙棘村,顺便掳走了余则俊。
所以,对余则俊来说,恐怕在被掳走时,就注定了要被杀害的。
宋真清思前想后,顿觉这么一解释,似乎便可将来龙去脉理的清楚明白了。
殊不知,在她以为自己已经猜到事情始末时,却早已陷入了一个虽不是专门为他们而设,但他们却误打误撞入了局的局。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她便是小心翼翼又如何,还不是着了别人的道?
多年后,宋真清每每想起此间事,犹觉他们几人能得命存活下来,当真是侥幸之至。
余则俊的尸首被放进了马车里,只等着明日启程前往鸣沙郡。
依老管家的意思,总得为余则俊置办个像样的棺材才是。
宋真清觉得是这个理,毕竟都道落叶归根,客死异乡已是不幸,若是再被掩埋在这不知名的小村子里,那更是可怜。
所以便是具尸首,也得带回去才行。
眼看着又将至夜晚,若是走夜路,还不知会遇到什么风险,这沙棘村看来虽然不太安全,但相比走夜路,他们还是选择在沙棘村再住一晚。
他们来时一行多人,此刻却只剩下这十来人,实在不宜再分开住了。
所以几人商量了下,最终还是决定到先前宋真清几人暂居的老奶奶家凑合一晚。
也因此,韩镖头才不得不将余家另一辆马车上的女子引荐给了宋真清几人。
据韩镖头说,女子姓朱,名小棉,并非余家人,而是前往鸣沙郡探亲的。
朱小棉身边的妇人是她的母亲,因江南距鸣沙郡路途遥远,不得已之下这才与余家商队结伴同行。
宋真清与朱小棉打了个招呼,并未谈及其他,在朱小棉略略松了口气的同时,宋真清却忽然发觉了某些异样。
但她什么都没说。
男人们轮流在外守夜,而女人们却幸运的多,在这寒冷的夜晚,宋真清几人依旧有火炉相伴。
而经历了昨夜之事,谁也没心思睡觉也睡不着。
村民们为了怕受他们连累,他们也唯恐老奶奶受到伤害,好说歹说劝走了老奶奶,让老奶奶暂居在另一户村民家中,所以此刻,老奶奶的院子里只余他们这一行人了。
纵然那些劫匪再来,他们也能放开手脚拼上一拼。
是夜,温暖的火炉照映下,宋真清与姜木子说了会话后,竟生了几分倦意,她打了个呵欠,一抬头,就瞧见朱小棉在油灯下做绣活,朱小棉的母亲撑着额头在一旁假寐。
朦胧光影下的朱小棉安静秀美,她时而蹙眉,时而抿唇微笑,仿佛外头的激潮暗涌都与她无关一般,她只一心一意一针一线的做着自己的事情。
宋真清微微眯眼,悄悄凑了过去,朱小棉左手是一只粉白的荷包,右手的针尖上穿着一根大红丝线,丝线一针一针的穿过荷包,一个红彤彤的“小”字渐渐有了轮廓。
只是,那“小”字被朱小棉绣的着实有些花枝飞舞,一撇一捺十分修长,像似蝴蝶的翅膀一般,一竖一钩险些便要划穿荷包底部。
宋真清唇角抽了抽,怎么看都觉得朱小棉的绣活不怎么样,倒是有些像她这般没做过绣活的新手。
可这怎么可能呢?
韩镖头也说了,朱小棉既能与余家商队同行,想来也是有些家底的,且看朱小棉的穿着打扮,更像是富贵人家的小姐。
而且据她所知,这太秦朝的大家小姐,便是琴棋书画不学,绣活理家这些本领却是必不可缺的。
那为何朱小棉的绣工如此糟糕呢?
宋真清心念微转,低低问道:“小棉姑娘,你这绣的是什么?”
朱小棉一直低着头,并没察觉宋真清的靠近,此时忽然听到宋真清的声音,才惊慌抬头,小鹿般的杏眼先是不自觉的朝她母亲的方向瞥了一眼,见妇人撑着下巴头也未抬,再看一眼自己手中的荷包,她脸上多了几分潮红,紧紧攥起荷包,颇有些不自在的道:“我……我绣的不好,让姐姐见笑了。”
宋真清嘿嘿笑了,“哪能啊,我连针都不会拿呢,小棉比我绣的好多了。”
朱小棉见宋真清神情不似嘲弄,遂渐渐松开了手中的荷包,将右手的针在头发上蹭了蹭,低头又绣起了荷包。
只是在她低头的瞬间,眼中闪过一抹异彩。
当然宋真清并没瞧见,她只看着朱小棉又低下去的额头且人家似乎没有想与她交谈的意思,又被朱小棉发间的步摇晃了眼,她不自觉揉了揉双眼,又打了个呵欠,这才知趣的回了原来的地方。
--
而瓦山山贼此次来沙棘村明显是有备而来,且是冲着余家商队来的。
宋真清想起在兴隆驿被挟持的遭遇,很难说,她不是遭了无妄之灾,因为那顺子之所以假冒小二或许本就是为了余家商队而来?
不外是余家来往鸣沙郡被瓦山山贼盯上了,此次特意派了顺子在兴隆驿放哨,专等着余家商队经过,但却不知何故,当夜瓦山山贼并未如约而至,所以顺子不得已之下准备去报信,但是他白日里觉得遭了气,所以才夜里到宋真清房中想教训她一顿,可却阴差阳错的丢了性命。
那瓦山山贼得知顺子被杀,又觊觎余家财富,才又夜袭沙棘村,顺便掳走了余则俊。
所以,对余则俊来说,恐怕在被掳走时,就注定了要被杀害的。
宋真清思前想后,顿觉这么一解释,似乎便可将来龙去脉理的清楚明白了。
殊不知,在她以为自己已经猜到事情始末时,却早已陷入了一个虽不是专门为他们而设,但他们却误打误撞入了局的局。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她便是小心翼翼又如何,还不是着了别人的道?
多年后,宋真清每每想起此间事,犹觉他们几人能得命存活下来,当真是侥幸之至。
余则俊的尸首被放进了马车里,只等着明日启程前往鸣沙郡。
依老管家的意思,总得为余则俊置办个像样的棺材才是。
宋真清觉得是这个理,毕竟都道落叶归根,客死异乡已是不幸,若是再被掩埋在这不知名的小村子里,那更是可怜。
所以便是具尸首,也得带回去才行。
眼看着又将至夜晚,若是走夜路,还不知会遇到什么风险,这沙棘村看来虽然不太安全,但相比走夜路,他们还是选择在沙棘村再住一晚。
他们来时一行多人,此刻却只剩下这十来人,实在不宜再分开住了。
所以几人商量了下,最终还是决定到先前宋真清几人暂居的老奶奶家凑合一晚。
也因此,韩镖头才不得不将余家另一辆马车上的女子引荐给了宋真清几人。
据韩镖头说,女子姓朱,名小棉,并非余家人,而是前往鸣沙郡探亲的。
朱小棉身边的妇人是她的母亲,因江南距鸣沙郡路途遥远,不得已之下这才与余家商队结伴同行。
宋真清与朱小棉打了个招呼,并未谈及其他,在朱小棉略略松了口气的同时,宋真清却忽然发觉了某些异样。
但她什么都没说。
男人们轮流在外守夜,而女人们却幸运的多,在这寒冷的夜晚,宋真清几人依旧有火炉相伴。
而经历了昨夜之事,谁也没心思睡觉也睡不着。
村民们为了怕受他们连累,他们也唯恐老奶奶受到伤害,好说歹说劝走了老奶奶,让老奶奶暂居在另一户村民家中,所以此刻,老奶奶的院子里只余他们这一行人了。
纵然那些劫匪再来,他们也能放开手脚拼上一拼。
是夜,温暖的火炉照映下,宋真清与姜木子说了会话后,竟生了几分倦意,她打了个呵欠,一抬头,就瞧见朱小棉在油灯下做绣活,朱小棉的母亲撑着额头在一旁假寐。
朦胧光影下的朱小棉安静秀美,她时而蹙眉,时而抿唇微笑,仿佛外头的激潮暗涌都与她无关一般,她只一心一意一针一线的做着自己的事情。
宋真清微微眯眼,悄悄凑了过去,朱小棉左手是一只粉白的荷包,右手的针尖上穿着一根大红丝线,丝线一针一针的穿过荷包,一个红彤彤的“小”字渐渐有了轮廓。
只是,那“小”字被朱小棉绣的着实有些花枝飞舞,一撇一捺十分修长,像似蝴蝶的翅膀一般,一竖一钩险些便要划穿荷包底部。
宋真清唇角抽了抽,怎么看都觉得朱小棉的绣活不怎么样,倒是有些像她这般没做过绣活的新手。
可这怎么可能呢?
韩镖头也说了,朱小棉既能与余家商队同行,想来也是有些家底的,且看朱小棉的穿着打扮,更像是富贵人家的小姐。
而且据她所知,这太秦朝的大家小姐,便是琴棋书画不学,绣活理家这些本领却是必不可缺的。
那为何朱小棉的绣工如此糟糕呢?
宋真清心念微转,低低问道:“小棉姑娘,你这绣的是什么?”
朱小棉一直低着头,并没察觉宋真清的靠近,此时忽然听到宋真清的声音,才惊慌抬头,小鹿般的杏眼先是不自觉的朝她母亲的方向瞥了一眼,见妇人撑着下巴头也未抬,再看一眼自己手中的荷包,她脸上多了几分潮红,紧紧攥起荷包,颇有些不自在的道:“我……我绣的不好,让姐姐见笑了。”
宋真清嘿嘿笑了,“哪能啊,我连针都不会拿呢,小棉比我绣的好多了。”
朱小棉见宋真清神情不似嘲弄,遂渐渐松开了手中的荷包,将右手的针在头发上蹭了蹭,低头又绣起了荷包。
只是在她低头的瞬间,眼中闪过一抹异彩。
当然宋真清并没瞧见,她只看着朱小棉又低下去的额头且人家似乎没有想与她交谈的意思,又被朱小棉发间的步摇晃了眼,她不自觉揉了揉双眼,又打了个呵欠,这才知趣的回了原来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