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运棺材出山倒是顺利,谁都知道死人身上没好东西,山匪也没必要去抢人家办丧事的钱。
    当时大大小小的棺椁刚进城,就遭到了全星沙县百姓的围观。
    这可是洞庭郡最大米商家的当家主母!
    就这么死在了外面。
    夫君不来迎接。
    儿子也不见了。
    着实引人唏嘘。
    陈尧当时隐在人群中,听着众人的议论,急红了眼,最后还是莺歌一把敲晕了他,把他提溜回了家。
    陈府此刻正在办丧事,谣传月底就回家的陈熙鬼影也见不着一个,但这不影响陆陆续续有人来吊唁。
    方姨娘成了陈府主事人,她忙,柳茹月也忙。
    抽不出时间去想太多事情。
    原本被派到柳茹月身边帮忙照看孩子的白芷,也被调回去帮忙了。
    少个人在身边,柳茹月反倒心中松快了一些,白芷说得好听是方姨娘善待下人派来帮她照顾孩子的。
    说得难听,就是监视她的,顺带让白芷日夜在她耳旁传输方姨娘是个好人思想的。
    这种后宅手段,她见过。
    只是以前别人不会用在她一个毁容的粗使婆子身上,主子觉得有价值的人,才会遇到这样的待遇。
    她一个局外人,旁观多了,再傻也看明白了。
    入夜,伴随着月色,她拿了煤油灯一个个检查了大酱缸。
    正打算回屋,一坨毛茸茸的东西从天而降,砸在了她脑袋上。
    吓得柳茹月差点叫出声。
    拿着煤油灯循着那黑乎乎的东西看去,竟是一只没了气儿的信鸽,小腿儿上还绑着一个竹筒。
    咽了咽口水,看了看四周,这时候其他人已经累得睡下了。
    一开始,她也没敢拿,就害怕惹上祸事。
    能养得起信鸽的,都不是一般人。
    能伤到飞在天上信鸽的人,也是功夫好手。
    但这个东西落在了她院子里,早晚也是祸事。
    咬咬牙,柳茹月凑到信鸽上方嗅了嗅,没有做气味标记,这才伸手将信鸽腿上的竹筒打开,抽出里面的绢纸看了看。
    一看之下,惊愕不已。
    将绢纸裹好,重新塞入竹筒,柳茹月打算把死信鸽扔水井里。
    这样一来,就算查到什么,别人也会觉得信鸽自己掉入水井的,绢纸上的字也会染花,看不清楚。
    她对着水井一扔,那没了气儿的信鸽却没事儿人似得突然拍拍翅膀,重新飞了起来,飞走了。
    ……
    这,这信鸽没有死。
    那它刚才为什么看起来像死了一样?
    柳茹月以前跟着镖师的时候,听他说过有些动物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装死,莫非这信鸽遇到了老鹰之类的猛禽,才装死的么?
    不对,现在不是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那信鸽腿上的信息要人命了。
    它不会还要继续去送信吧。
    糟了,早知道她就不选择这么个处理方法了。
    这可怎么办?
    陈尧他爹真的遇到危险了,路上已经被人伏击,现在受了伤,大家都在找他,信中说他可能已经混入陈府,让府内内应注意暗中寻他。
    这个信息,会是别人故意给她,试探她的么?
    还是说,真的就那么好运气,这么一只信鸽落在她头上?
    第65章、密信
    柳茹月回到房间里,靠在门板上,思绪纷纷。
    她想了很多,不做又害怕耽误了人命。
    去做点什么,又害怕这是别人给她下的套。
    忽然,她想起了进府那日,说她坏话的有个厨娘,好端端的,脑袋就被淋了鸟儿拉的腌臜物。
    一丝幽光在眼眸中闪过。
    她回到床前,拉上被子,躺了进去。
    第二日一大早,她收拾妥当,找上了魏嬷嬷,“魏嬷嬷,我知道最近府里忙,但家里两个孩子,水根又太小了,我无论如何都要回去看看,孩子他爹就是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书生,我怕他照顾不好孩子,我想回去看看他们。”
    “绾娘,最近府里忙,方姨娘为主母之事忧愁不已,茶饭不思,只有你做的那些精细菜才能让她吃上两口,你若是休假两天,我真怕方姨娘支撑不住啊。”魏嬷嬷为难的婉拒了柳茹月的请假。
    柳茹月为难的咬着唇,双手交错的捏着手,嘴里念叨着两个孩子,最后妥协的恳求道,“魏嬷嬷,那,可以让领了出府差事的小厮帮个忙,将我这个月的月钱给我夫君送回去么?”
    “我回去不了,至少有钱在身,也饿不着孩子,我会给他感谢费。”
    “我刚来府里不久,平日里也不认识在外头跑的小厮,只能麻烦魏嬷嬷帮个忙,找个信得过的小厮了。”大户人家管得严,晚上雅音苑大门小门都锁了,一般宵小都没办法翻墙入院。
    白日里丫鬟婆子等闲也不能出去瞎晃悠串门子,柳茹月得在小厨房里随时待命,更没机会去陈府转悠。
    在柳茹月的苦苦请求下,魏嬷嬷总算应了下来。
    平日里,小厮没有姨娘的要求,不得进方姨娘雅音苑。
    柳茹月就拿着钱袋到了月门门口,将钱袋交给了小厮,并将地址说与了他听。
    小厮田贵笑眯眯的拿了20文跑腿费,满口应着一定办到,临了还问道,“绾娘可有口信让我带给你夫君?”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