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阅读_第 1874 章
能全额归还的窘迫里,也没脸替那些秀才、举人上疏,与天子争什么士子该有的免赋税待遇。
官员薪俸这件事也是要必须留下、留足全额的。
李汝华采用表格,把各项的必须开支列到一张大纸上,jiāo给刘时敏,让他挂到屏风上去。
朱由校总结道:“除去李尚书所列的这些开支,户部太仓银子还剩下了多少,诸位也都心里有数了。现在我们先从最重要的兵部计划开始。”
崔景荣看着那张大表上所余的那几百万,在看看自己兵部做的计划,jiāo给侍郎王再晋让他出头念。
王再晋没有办法,期期艾艾地把兵部的设想、所需要的预算报了上了。
“兵部计划今年增兵十万人,需要相应的军饷、粮草、军械等是三百万。这些人全部增派去辽东战场。”
再后面的王再晋念不下去了。不论讨论的时候怎么觉得兵部的计划是完美的,是天衣无缝的,是应该的,这时候面对户部剩余的那几百万张不开嘴了。把大明全年收入的十之**都投到兵事上,剩下的就是百官俸禄了。但漕运、水利不投入足够的银子去修整,后年将bi迫朝廷花费更多投到治河上。
户部侍郎毕自严见王再晋不说话,补充道:“陛下有计划花费二百万两进行新型火pào的研发、还有火yào配方的更改。”
黄克缵问李汝华:“天子从内库出内帑金造新火pào,明年秋税到手补上可好?”
李汝华热切地看向天子。
朱由校赶紧表态,“两百万两是没有的。八月的时候,先帝已经拿出二百万余的内帑金用于补发军饷了,朕从内库再拨一百万,余下的就是内廷这二千多人到秋税解上来期间的花销。”
李汝华的眼神黯淡了。转而又想到有一百万也好啊。可是,可是还差好多可怎么办?九边只发军饷就不补充军械、军袄、不给将士粮食、不给马匹草谷了吗?
叶向高看这些人七八年过去了还是没什么长进,轻咳一声道:“明年的事情倒还是好过关的。有那些晋商的家产做填补,老臣听说总数在千万两左右可对?”
朱由校见叶向高问他这个,只好点头承认有这么一回事儿。
“陛下,老臣有这么一个建议,晋商抄没的家产虽然要用于历年阵亡将士遗孤等的抚养,但不是一年就需要全部投入的。可否先挪出来八百万两,然后每年从户部的秋税里拨款五十万还回去,要是不够就拨一百万。
至于这八百万的用途,第一用于火pào等的研发。第二是九边的粮草军械。第三是明年的增兵、练兵计划。
但是老臣觉得如果不能将辽东尽快恢复到万历二十年以前、甚至更早的局势,一旦出现天灾等需要朝廷赈济、免税,很可能就要捉襟见肘、周转不开了。”
朱由校在心里给叶向高鼓掌,果然高了方从哲不止一个段数。再看其他的阁臣、尚书、侍郎,心里暗叹果然是君子聚集在一起,有时候是没办法成事的。
毕自严见天子有同意叶向高的倾向,就站起来说道:“陛下,臣有个建议,除了挪借、缓修三大殿这般的节流,还要开源。唯有双管齐下,才能彻底摆脱财政的窘况。”
“毕卿在开源上有什么好建议呢?”
“陛下,臣想的开源首先是非战区的屯田。日前与汪尚书(指户部侍郎汪应蛟)论及开源节流之事,尚书言在天津时曾募民垦田五千亩,其中有水田十之有四,每亩能收至四五石,田利大兴。”
汪应蛟接着说道:“毕景会所言nǎi昔年老臣的上疏,若在天津屯兵四千,每年需与军饷六万。留兵则民告病,恤民则军不给,计惟屯田可以足食。荒土连封,蒿莱弥望,若开渠置堰,规以为田,可七千顷,顷得谷三百石。近镇年例,可以兼资,非独天津之饷足取给也。得旨允行后广兴水利之事。”
知道汪应蛟昔日上疏所奏的只有叶向高,他想天子点点头,证明其所言非虚。
汪应蛟又接着说:“若将山下之泉、地中之水引而灌溉咸田,通渠筑防,量发军夫,仿效南方水田之法进行耕种。易水溉金台,滹
官员薪俸这件事也是要必须留下、留足全额的。
李汝华采用表格,把各项的必须开支列到一张大纸上,jiāo给刘时敏,让他挂到屏风上去。
朱由校总结道:“除去李尚书所列的这些开支,户部太仓银子还剩下了多少,诸位也都心里有数了。现在我们先从最重要的兵部计划开始。”
崔景荣看着那张大表上所余的那几百万,在看看自己兵部做的计划,jiāo给侍郎王再晋让他出头念。
王再晋没有办法,期期艾艾地把兵部的设想、所需要的预算报了上了。
“兵部计划今年增兵十万人,需要相应的军饷、粮草、军械等是三百万。这些人全部增派去辽东战场。”
再后面的王再晋念不下去了。不论讨论的时候怎么觉得兵部的计划是完美的,是天衣无缝的,是应该的,这时候面对户部剩余的那几百万张不开嘴了。把大明全年收入的十之**都投到兵事上,剩下的就是百官俸禄了。但漕运、水利不投入足够的银子去修整,后年将bi迫朝廷花费更多投到治河上。
户部侍郎毕自严见王再晋不说话,补充道:“陛下有计划花费二百万两进行新型火pào的研发、还有火yào配方的更改。”
黄克缵问李汝华:“天子从内库出内帑金造新火pào,明年秋税到手补上可好?”
李汝华热切地看向天子。
朱由校赶紧表态,“两百万两是没有的。八月的时候,先帝已经拿出二百万余的内帑金用于补发军饷了,朕从内库再拨一百万,余下的就是内廷这二千多人到秋税解上来期间的花销。”
李汝华的眼神黯淡了。转而又想到有一百万也好啊。可是,可是还差好多可怎么办?九边只发军饷就不补充军械、军袄、不给将士粮食、不给马匹草谷了吗?
叶向高看这些人七八年过去了还是没什么长进,轻咳一声道:“明年的事情倒还是好过关的。有那些晋商的家产做填补,老臣听说总数在千万两左右可对?”
朱由校见叶向高问他这个,只好点头承认有这么一回事儿。
“陛下,老臣有这么一个建议,晋商抄没的家产虽然要用于历年阵亡将士遗孤等的抚养,但不是一年就需要全部投入的。可否先挪出来八百万两,然后每年从户部的秋税里拨款五十万还回去,要是不够就拨一百万。
至于这八百万的用途,第一用于火pào等的研发。第二是九边的粮草军械。第三是明年的增兵、练兵计划。
但是老臣觉得如果不能将辽东尽快恢复到万历二十年以前、甚至更早的局势,一旦出现天灾等需要朝廷赈济、免税,很可能就要捉襟见肘、周转不开了。”
朱由校在心里给叶向高鼓掌,果然高了方从哲不止一个段数。再看其他的阁臣、尚书、侍郎,心里暗叹果然是君子聚集在一起,有时候是没办法成事的。
毕自严见天子有同意叶向高的倾向,就站起来说道:“陛下,臣有个建议,除了挪借、缓修三大殿这般的节流,还要开源。唯有双管齐下,才能彻底摆脱财政的窘况。”
“毕卿在开源上有什么好建议呢?”
“陛下,臣想的开源首先是非战区的屯田。日前与汪尚书(指户部侍郎汪应蛟)论及开源节流之事,尚书言在天津时曾募民垦田五千亩,其中有水田十之有四,每亩能收至四五石,田利大兴。”
汪应蛟接着说道:“毕景会所言nǎi昔年老臣的上疏,若在天津屯兵四千,每年需与军饷六万。留兵则民告病,恤民则军不给,计惟屯田可以足食。荒土连封,蒿莱弥望,若开渠置堰,规以为田,可七千顷,顷得谷三百石。近镇年例,可以兼资,非独天津之饷足取给也。得旨允行后广兴水利之事。”
知道汪应蛟昔日上疏所奏的只有叶向高,他想天子点点头,证明其所言非虚。
汪应蛟又接着说:“若将山下之泉、地中之水引而灌溉咸田,通渠筑防,量发军夫,仿效南方水田之法进行耕种。易水溉金台,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