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天上月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现时根据中国的考古学家在中国东海沿岸的发掘,都指出曾有一段时间,海岸线比当今的海岸离开得更远。
    我国上古的这次大洪水的记载
    《山海经·海内篇》记载“洪水滔天,鲧窃息壤以湮洪水。”
    《孟子·滕文公》记载“当饶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
    女娲补天——
    除大禹治水外,我国另一次著名的大洪水出现于女娲补天的故事里。《淮南子·览冥训》曰“望古之际,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炎而不灭,水泱泱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苍天补,四极正;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阿美族的大洪水传说,又称作撒基拉雅的洪水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神要人们在重要的节日前必需要祭祠神灵,但是连年丰收让人们遗忘了敬神,神明大怒降下洪水,淹没了许多部落,其中一位部落酋长带领他的人民爬到撒基拉雅高山上避难,但是洪水还是不停地向上涨,后来酋长接到了神明的指示,要一对男女当作祭品,酋长的女儿和一位青年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让撒基拉雅人得以繁衍。
    泰雅族的传说中,他们的祖先诞生在太古时代的pasvaka
    ,pasvaka
    意指石头裂开,人由此诞生,诞生的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生下泰雅族的祖先,并繁衍许多子孙。一日,天忽然降下大雨,到处都受到洪水的侵袭,人们逃到了大霸尖山山顶后,发现有一对兄妹,触犯了禁忌结为夫妻,族人将他们丢入水中,大水立即退去,并形成了两条河,一条是雄河(大安溪),另一条则是雌河(大甲溪)。
    美国印第安人中最大的一支阿风族的蒙登亚人以及加州南部属于诺瑟族的印第安人都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在人类神话记忆中,这场大洪水铺天盖地,非常辽阔壮观。据有关专家统计,世界已知的洪水神话和传说有50多则。大多脉络清晰,叙事完整,而且经考证,绝大部分洪水传说各自独立形成,即纯粹是本民族的口头传叙,与某一类主导地位的文化毫无关系。
    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上一是远古初民时代究竟有没有一场世界大洪水?二是世界上普通流行的大洪水传说是怎样起源的?比较有影响的说法有3种
    克莱默等学者认为世界性的大洪水纯系子虚乌有;各地的洪水传说大多起源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他们依据是考古发现。本世纪初发现了载有最早洪水传说的苏美尔泥板;尔后在苏美尔古城乌尔的发掘中,又在地下发现了11英尺厚的沙层。据考是公元前4500年前后两河流域的一次特大洪水堆积出来的,洪水还淹没了一个叫乌博地安的史前民族。故克莱默等人深信,苏美尔的洪水故事是这一次大灾难留下的记忆,经民间传说夸大为世界大洪水。这一故事通过在古巴比伦人、犹太人等许多民族中的流传而逐步演化为世界性文化现象。
    另一种意见截然相反。他们认为,地球第四纪冰期在12020年前开始退却时,气候转暖,冰河大量融化泛滥,海水不断上升,吞没了出露的大陆架和陆桥,并发生普遍的大海浸,淹没了许多海岸和部分陆地。故世界性的大洪水确实发生过,但并没达到淹没一切的程度。当时靠海及靠水的人们损失巨大,被迫向高地迁徙,随之带去了可怕的洪水故事。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地方都有关于世界大洪水的传说。许多淹没在海水之下的文明遗迹及大海浸的痕迹成为此说的有力论据。
    此外,以英国富勒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世界大洪水可能的。他们认为各种洪水故事的起源不尽相同,是共出一源。在古代世界的各个地方,火山地震引起的海啸、飓风掀起的海水猛涨、大雨或融雪造成的大泛滥,都不可能被深受其害的人们传说为世界大洪水。并且,不少故事纯粹不是神话,是主观想象的结果,因而是足信的。
    华枫知道人类在地球的卫星月球上也建有临时基地,而月球可能形成于约45亿年前,在地球形成后不久,有关它的起源有几种假说,得到更多事实证据支持的说法是它形成于地球与火星般大小的天体“忒伊亚”之间一次巨大撞击所产生的碎片,在地球外围聚集而形成的“大碰撞起源说”。
    月球正面大量分布着由暗色的火山喷出的玄武岩熔岩流充填的巨大撞击坑,形成了广阔的平原,称为“月海”,实际上“月海”中一滴水也没有。月海的外围和月海之间夹杂着明亮的、古老的斜长岩高地和显目的撞击坑。
    它是天空中除太阳之外最亮的天体,尽管它呈现非常明亮的白色,但其表面实际很暗,反射率仅略高于旧沥青。由于月球在天空中非常显眼,再加上规律性的月相变化,自古以来就对人类文化如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历法编制、文学艺术和风俗传统等产生重大影响。
    月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周期相等(称为潮汐锁定),因此月球始终以同一面朝向着地球。地球海洋潮汐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月球引力的作用。
    由于地球海洋的潮汐作用力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地球的自转总是受到一个极其微弱的作用力在给地球自转“刹车”,长期积累下来,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地球的自转周期越来越慢,一天的时间极其缓慢地增长,大约几年增加1秒;由于地球的反作用力,使月球缓慢地距离地球越来越远,每一年远离地球大约38厘米。月球与太阳的大小比率与距离的比率相近,使得它的视大小与太阳几乎相同,在日食时月球可以完遮蔽太阳而形成日食。
    月球是第一个人类曾经登陆过的地外天体。1958年美国和前苏联发射的月球探测器都宣告失败。1959年前苏联和美国分别成功发射了“月球号”和“先驱者号”月球探测器。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11号实现了人类首次载人登月,相继阿波罗12、14、15、16和17号实现载人登月,一共有12名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开展科学考察、采集月球样品和埋设长期探测月球的科学仪器,共带回地球3817千克月球样品,大大增长了人类对月球起源、演化的认识。迄今为止人类只有这12名美国宇航员登上了地球以外的天体。
    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周期2732日。月球轨道(白道)对地球轨道(黄道)的平均倾角为5°09′。但是已知月球平均每年以38的速度逐渐与地球离去。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或“潮汐锁定”,几乎是太阳系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一般认为是卫星对行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在椭圆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
    月球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一样的,所以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着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地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的影响导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微秒。
    从地球上看月亮,看到的月球表面并不是正好它的一半,这是因为月球像天平那样摆动。地球上的观测者会觉得在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里,月球在南北方向来回摆动,即在维度的方向像天平般的摆动,这被称为“纬天平动”,摆动的角度范围约6°57′;月球在东西方向上,即经度方向上来回摆动的现象,被称为“经天平动”,摆动角度达到7°54′。除去这两种主要的天平动,月球还有周日天平动和物理天平动,前三种天平动都并非月球在摆动,是因为观测者本身与月球之间得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只有物理天平动是月球自身在摆动,而且摆动得很小。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