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六道
当清晨的阳光重又回到这片土地上时,华枫他们开始了关于六道的学习。
六道又作六趣。即众生各依其业而趣往之世界。即: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其中,天道、人道,阿修罗道为三善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为三恶道 。
佛教六道是指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六道是欲界众生的栖居地,如果不能证悟成佛,就只能在这六道中轮回。
佛教认为世俗的世界是由所谓六道组成,众生就是在这六道中不断的流转轮回。这六道分别为: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其中天道,人道,阿修罗道为三乐趣、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为三恶趣。
地狱道:
地狱之名在许多佛经中皆有出现,最常见的是《立世阿毗昙论》中称“泥梨耶”( 梵文niraya或naraka),意思是没有喜乐和福德的地方。而在《新婆娑论》中,称为“ 那落迦”(梵文naraka),则是没有喜悦意和喜乐之意。从意译上可知,地狱道是 欲界六道中最苦的境界,因为在这里的众生,不但没有一丝的喜悦,还备受各种酷刑折磨。(地狱道是欲界六道中最苦的境界)
例如在 等活地狱(又名想地狱),此中众生备受砍、刺、磨、捣之苦, 皮开肉绽,痛苦至死,当身体被冷风所吹,伤口愈合,身体复生,重又受罪,如此不断的受罪,直到业报受尽才能出离这苦痛无间的地狱。而且在地狱中的众生,寿命又特别长,在受罪之时,真是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根据印顺导师在《 成佛之道》的说法,地狱可分四大类:
饿鬼道
据《 瑜伽师地论》所载,饿鬼在饮食上会受到三种障碍:
外障:此类饿鬼因为常受饥渴,所以发乱面黑, 形容枯槁,唇口干焦,只能以舌舐口,虽然四处奔走求食,所见的池水却都变成脓血而不能饮用。
内障:此类饿鬼咽细如针,口大如炬,腹鼓如山,然而即使得到食物,却因喉细而不能吞咽。
无障:此类饿鬼饮食虽没有障碍,但是不论所受食物为何,皆会燃烧成火,仍受饥渴大苦。
因为 前世造作的善恶业不同,在饿鬼道所受的果报也会不同。若依鬼的生活境遇贫富,大致可分为有威德鬼与无威德鬼两类;无威德鬼生活非常贫困,有威德鬼则非常富足,民间信仰所祭祀的鬼神,即多为此大威德鬼。《 大智度论》也依福报的不同,将常受饥渴之苦的鬼称为“饿鬼”,有威德、能享受多乐的鬼则称为“弊鬼”。
畜生道:
畜生道有情对人类而言,虽有可爱不可爱之分,或有所谓有害、有益之别,但整体而言,它们最主要的特质是苦多于乐的,就如《 过去现在因果经》中所记载的,它们不但生得杂丑的外形,也因为身上的骨、肉、筋、角、皮、牙、毛、羽被人类视为“宝物”,而遭捕捉杀害;或被人类抓来负荷重担,以致饥渴疲累;还有种种穿鼻、钩首、鞭挞、捆绑的折磨,或甚至彼此互相伤害,置身弱肉强食的情境惊恐惶惑。
因此畜生道众生在轮回的六道当中,被列入苦难悲惨的三恶道之一;此外,也因为它们智慧不高,甚至仅有神经的反应,因此无法了解佛法,连修行的机会也没有,只能等待临命终时,随宿世业力流转他趣。
若以品类及数量来看,畜生道是六道当中为数最多的一类,《 正法念处经》中甚至指出畜生共有三十四亿种之多,早已超出人类所能想像的范围。而这些品类众多的有情,彼此的相貌、体态差异极大,饮食、生活习性也都不相同,以活动范围区分,可分陆行、空行及水行三大类,依生活习性来分,则可归类为昼行、夜行及昼夜行三种。
畜生道有时也称为“旁生”,若从梵文音译,也有称为“底栗车”(tiryan)的。畜生之名是指它们常为人所蓄养,但事实上,其涵盖的范围远超过此,甚至扩及天上、地下种种不可思议的 天界、地狱、 神异处。而旁生的意思,则是说它们的形状有别于人的直立,而且行走方式、生活方式也是旁横不直的。它们的寿命就与众多的种类一样参差不齐,有短如蜉蝣那样 朝生暮死的,也有长如 龙王一样达一中劫者。
针对这么繁复的种类, 佛教经典里也分别记载了各种不同的业报成因。这些因缘当中,有些属于畜生、恶鬼及地狱等三恶道的共通业因,也有单纯属于畜生道的。例如《辩意长者子经》中就指出会堕入畜生道的“五畜生事”,包括常常犯偷盗罪、负债不还、喜欢杀生、不喜听闻经法,以及造作种种因缘阻挠他人办法会等。
人道:
而依佛经说法,人分别居住在 东胜神洲、 西牛贺洲、南瞻部洲、北俱庐洲等四洲。在《 长阿含经》中叙述道,世界的中心是 须弥山,四周有 七金山围绕,七金山之外,则是浩瀚无边的 咸海,四大洲即分散在此。四洲中居住着不同的人类,之间完全隔绝,互不相通。而我们亦即地球上的人类,则是居住在南瞻部洲,又名“ 阎浮提”。四洲的人各具特点。四大部洲的叙述,散见于《 长阿含经》、《楼炭经》、《立世论》、《 俱舍论》、《造天地经》等经典中,各洲各有特点,例如西牛贺洲以多牛、多羊、多珠玉为特点;东胜神洲的特色则是土地极广、极大、极妙,所谓极妙是指土地肥沃;而北 俱卢洲的人没有肤色、种族优劣之差别,也没有忧悲啼哭,但这里是佛法中视为八难之一的地方,因为这里只有纯物欲的享受,而缺乏崇高的精神生活。
而我们南瞻部洲的人,最大的特点,则是有无数的欲望,所以能造种种善、恶业行,但也由于具有思惟能力、惭愧心,所以,能够修行,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人类具有忆念、梵行、勇猛心三种特性。形诸于外的则是为了他人的利益,宁可牺牲自己;可以忍受各种苦的意志力、毅力;勇猛心则是展现出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受能受的“ 菩萨道”精神。
而在六道中真能发 菩提心、修菩萨行的,也唯有人,可见生在人道,是多么的可贵,所以《 涅盘经》卷三十二有言:“人身难得,如优昙花”。
更何况唯有人能够修禅定、出家、 持戒、修行、了生死、 成佛。所以,人间虽然充满了各种苦难,但是透过人身来修行,也可化烦恼为 菩提,化苦痛为喜乐, 净土也可在人间展现。
但是对大多数人而言,面对 世界人口不断增加的事实,以全球人口来说,目 前已超过五十亿人,不免要问:“人身会难得吗?”事实上,若从 六道众生来看,要投生为人还真是不容易。
在《 中阿含经》有一个故事譬喻投生为人的困难,如同有一只瞎龟在茫茫汪洋中,要刚好遇上一块浮木,这块浮木上必须又恰好有一个小孔,这样的机会已是少之又少,而这只乌龟的头又要恰好从浮木孔伸出来,这样的机会真可说是难上加难,经典中便以此来形容得人身之难得。
那么如何才能投生为人呢?据《 成实论.六业品》指出,投生人道的众生,是因为过去生曾造作了人道的业。关于受生人间的业因,在《 杂阿含经》卷三十七:“若行不善业则生地狱,后若转生人中则受诸难,又若行 十善业则得生天上,后若转生人中可免诸难。”所以,《 法华文句》说道:“五戒为人,十善生天。”过去生若能遵守五戒,终生奉行,来生可得人趣之果报。
阿修罗道:
以好战出名的 阿修罗道,因有福报而没有德性有的说法只是将他纳入鬼神中,或说是堕落的天人, 北传佛教将他列入善道, 南传佛教则归类入 恶道中。
阿修罗原是 印度远古诸神之一,被视为恶神,属于凶猛好斗的鬼神,经常与 帝释天争斗不休。如同阿修罗的梵文翻译意指“ 非天”,他的果报殊胜,能生活得有如天人般享福,但却没有天人的德性,性好争斗。
阿修罗另被称为不饮酒神,则有段典故。据说居住在海底的阿修罗原本是很爱喝酒的,但是因为他们喝的是由海水酿成的酒,总是味道咸苦,所以一气之下就发誓再也不喝酒。
转生到阿修罗道者,过去生虽无大恶行,但是轻慢心很重,非常骄傲,不是瞧不起别人,就是忌妒别人比自己优秀。《业因差别经》详细条列出十项业因,包括身 行微恶、口行微恶、 意行微恶、起骄慢、起我慢、起增上慢、起大慢、起 邪慢、起慢慢与回诸善根。
六道又作六趣。即众生各依其业而趣往之世界。即: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其中,天道、人道,阿修罗道为三善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为三恶道 。
佛教六道是指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六道是欲界众生的栖居地,如果不能证悟成佛,就只能在这六道中轮回。
佛教认为世俗的世界是由所谓六道组成,众生就是在这六道中不断的流转轮回。这六道分别为: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其中天道,人道,阿修罗道为三乐趣、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为三恶趣。
地狱道:
地狱之名在许多佛经中皆有出现,最常见的是《立世阿毗昙论》中称“泥梨耶”( 梵文niraya或naraka),意思是没有喜乐和福德的地方。而在《新婆娑论》中,称为“ 那落迦”(梵文naraka),则是没有喜悦意和喜乐之意。从意译上可知,地狱道是 欲界六道中最苦的境界,因为在这里的众生,不但没有一丝的喜悦,还备受各种酷刑折磨。(地狱道是欲界六道中最苦的境界)
例如在 等活地狱(又名想地狱),此中众生备受砍、刺、磨、捣之苦, 皮开肉绽,痛苦至死,当身体被冷风所吹,伤口愈合,身体复生,重又受罪,如此不断的受罪,直到业报受尽才能出离这苦痛无间的地狱。而且在地狱中的众生,寿命又特别长,在受罪之时,真是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根据印顺导师在《 成佛之道》的说法,地狱可分四大类:
饿鬼道
据《 瑜伽师地论》所载,饿鬼在饮食上会受到三种障碍:
外障:此类饿鬼因为常受饥渴,所以发乱面黑, 形容枯槁,唇口干焦,只能以舌舐口,虽然四处奔走求食,所见的池水却都变成脓血而不能饮用。
内障:此类饿鬼咽细如针,口大如炬,腹鼓如山,然而即使得到食物,却因喉细而不能吞咽。
无障:此类饿鬼饮食虽没有障碍,但是不论所受食物为何,皆会燃烧成火,仍受饥渴大苦。
因为 前世造作的善恶业不同,在饿鬼道所受的果报也会不同。若依鬼的生活境遇贫富,大致可分为有威德鬼与无威德鬼两类;无威德鬼生活非常贫困,有威德鬼则非常富足,民间信仰所祭祀的鬼神,即多为此大威德鬼。《 大智度论》也依福报的不同,将常受饥渴之苦的鬼称为“饿鬼”,有威德、能享受多乐的鬼则称为“弊鬼”。
畜生道:
畜生道有情对人类而言,虽有可爱不可爱之分,或有所谓有害、有益之别,但整体而言,它们最主要的特质是苦多于乐的,就如《 过去现在因果经》中所记载的,它们不但生得杂丑的外形,也因为身上的骨、肉、筋、角、皮、牙、毛、羽被人类视为“宝物”,而遭捕捉杀害;或被人类抓来负荷重担,以致饥渴疲累;还有种种穿鼻、钩首、鞭挞、捆绑的折磨,或甚至彼此互相伤害,置身弱肉强食的情境惊恐惶惑。
因此畜生道众生在轮回的六道当中,被列入苦难悲惨的三恶道之一;此外,也因为它们智慧不高,甚至仅有神经的反应,因此无法了解佛法,连修行的机会也没有,只能等待临命终时,随宿世业力流转他趣。
若以品类及数量来看,畜生道是六道当中为数最多的一类,《 正法念处经》中甚至指出畜生共有三十四亿种之多,早已超出人类所能想像的范围。而这些品类众多的有情,彼此的相貌、体态差异极大,饮食、生活习性也都不相同,以活动范围区分,可分陆行、空行及水行三大类,依生活习性来分,则可归类为昼行、夜行及昼夜行三种。
畜生道有时也称为“旁生”,若从梵文音译,也有称为“底栗车”(tiryan)的。畜生之名是指它们常为人所蓄养,但事实上,其涵盖的范围远超过此,甚至扩及天上、地下种种不可思议的 天界、地狱、 神异处。而旁生的意思,则是说它们的形状有别于人的直立,而且行走方式、生活方式也是旁横不直的。它们的寿命就与众多的种类一样参差不齐,有短如蜉蝣那样 朝生暮死的,也有长如 龙王一样达一中劫者。
针对这么繁复的种类, 佛教经典里也分别记载了各种不同的业报成因。这些因缘当中,有些属于畜生、恶鬼及地狱等三恶道的共通业因,也有单纯属于畜生道的。例如《辩意长者子经》中就指出会堕入畜生道的“五畜生事”,包括常常犯偷盗罪、负债不还、喜欢杀生、不喜听闻经法,以及造作种种因缘阻挠他人办法会等。
人道:
而依佛经说法,人分别居住在 东胜神洲、 西牛贺洲、南瞻部洲、北俱庐洲等四洲。在《 长阿含经》中叙述道,世界的中心是 须弥山,四周有 七金山围绕,七金山之外,则是浩瀚无边的 咸海,四大洲即分散在此。四洲中居住着不同的人类,之间完全隔绝,互不相通。而我们亦即地球上的人类,则是居住在南瞻部洲,又名“ 阎浮提”。四洲的人各具特点。四大部洲的叙述,散见于《 长阿含经》、《楼炭经》、《立世论》、《 俱舍论》、《造天地经》等经典中,各洲各有特点,例如西牛贺洲以多牛、多羊、多珠玉为特点;东胜神洲的特色则是土地极广、极大、极妙,所谓极妙是指土地肥沃;而北 俱卢洲的人没有肤色、种族优劣之差别,也没有忧悲啼哭,但这里是佛法中视为八难之一的地方,因为这里只有纯物欲的享受,而缺乏崇高的精神生活。
而我们南瞻部洲的人,最大的特点,则是有无数的欲望,所以能造种种善、恶业行,但也由于具有思惟能力、惭愧心,所以,能够修行,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人类具有忆念、梵行、勇猛心三种特性。形诸于外的则是为了他人的利益,宁可牺牲自己;可以忍受各种苦的意志力、毅力;勇猛心则是展现出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受能受的“ 菩萨道”精神。
而在六道中真能发 菩提心、修菩萨行的,也唯有人,可见生在人道,是多么的可贵,所以《 涅盘经》卷三十二有言:“人身难得,如优昙花”。
更何况唯有人能够修禅定、出家、 持戒、修行、了生死、 成佛。所以,人间虽然充满了各种苦难,但是透过人身来修行,也可化烦恼为 菩提,化苦痛为喜乐, 净土也可在人间展现。
但是对大多数人而言,面对 世界人口不断增加的事实,以全球人口来说,目 前已超过五十亿人,不免要问:“人身会难得吗?”事实上,若从 六道众生来看,要投生为人还真是不容易。
在《 中阿含经》有一个故事譬喻投生为人的困难,如同有一只瞎龟在茫茫汪洋中,要刚好遇上一块浮木,这块浮木上必须又恰好有一个小孔,这样的机会已是少之又少,而这只乌龟的头又要恰好从浮木孔伸出来,这样的机会真可说是难上加难,经典中便以此来形容得人身之难得。
那么如何才能投生为人呢?据《 成实论.六业品》指出,投生人道的众生,是因为过去生曾造作了人道的业。关于受生人间的业因,在《 杂阿含经》卷三十七:“若行不善业则生地狱,后若转生人中则受诸难,又若行 十善业则得生天上,后若转生人中可免诸难。”所以,《 法华文句》说道:“五戒为人,十善生天。”过去生若能遵守五戒,终生奉行,来生可得人趣之果报。
阿修罗道:
以好战出名的 阿修罗道,因有福报而没有德性有的说法只是将他纳入鬼神中,或说是堕落的天人, 北传佛教将他列入善道, 南传佛教则归类入 恶道中。
阿修罗原是 印度远古诸神之一,被视为恶神,属于凶猛好斗的鬼神,经常与 帝释天争斗不休。如同阿修罗的梵文翻译意指“ 非天”,他的果报殊胜,能生活得有如天人般享福,但却没有天人的德性,性好争斗。
阿修罗另被称为不饮酒神,则有段典故。据说居住在海底的阿修罗原本是很爱喝酒的,但是因为他们喝的是由海水酿成的酒,总是味道咸苦,所以一气之下就发誓再也不喝酒。
转生到阿修罗道者,过去生虽无大恶行,但是轻慢心很重,非常骄傲,不是瞧不起别人,就是忌妒别人比自己优秀。《业因差别经》详细条列出十项业因,包括身 行微恶、口行微恶、 意行微恶、起骄慢、起我慢、起增上慢、起大慢、起 邪慢、起慢慢与回诸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