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探险地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华枫和云梦以及白凤,每天最多的时间变成了听教授们近乎没有止境的交谈和学生们的问答。
关于虫洞的,时间旅行的,以及星际探险的,很多时候虽然听的云里雾里他们也不得不耐着性子上一堂又一堂的课,但好在他们的修炼速度并没有因此落下,经过对炎帝决中修炼功法的摸索,很多以前困惑的东西,华枫都能够自行解决了。
他的实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除了理论外的时间,他们大多数时候是会进行实战训练的,在他们的相互促进下,华枫和云梦几乎是先后达到了65级元帝初阶巅峰的修为,而白凤也成功突破元皇境界到达元帝境62级,曾经对她来说很难压制的吸血鬼血统也变得好了不少,她对血液的欲望已经少了很多。
华枫面对云梦如此迅猛的进境,不由得感叹雪主家传功法的神奇。但这个时代,实力上的强弱并不是只参考修为的等级,更多的是拼每个修者对自身元气或是能量的灵活运用,只有把每份力量发挥到极致,才能为每次的胜利或是别的什么期待的东西达成自己的目的。
这些天,一直有个心结困在华枫的心里。除了那些各赋异稟的老师,那个最先给他们讲西游文化的孙老师的真实身份一直是他想要搞明白的事情。虽然,这个时候他已经进阶了两级,但是依然不能够在每个在校园相遇的时间看出他的实力深浅。
但好在不管怎么说,他能感觉到孙行老师对自己和他的学生并没有恶意,他偶尔点拨的话语像一个个新世界大门的钥匙,让每个人的修为心境都有不同境界的提升。但这些,依然不能消磨掉华枫心里对他的怀疑和兴趣。
讲台上,老师的声音依旧,似乎不知疲倦,仿佛没有尽头。
“那么什么样的虫洞能成为可穿越虫洞呢?一个首要的条件就是它必须存在足够长的时间, 不能够没等星际旅行家穿越就先消失。
因此可穿越虫洞首先必须是足够稳定的。 一个虫洞怎样才可以稳定存在呢?索恩和莫里斯经过研究发现了一个不太妙的结果, 那就是在虫洞中必须存在某种能量为负的奇特物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呢?
那是因为物质进入虫洞时是向内汇聚的,而离开虫洞时则是向外飞散的, 这种由汇聚变成飞散的过程意味着在虫洞的深处存在着某种排斥作用。由于普通物质的引力只能产生汇聚作用, 只有负能量物质才能够产生这种排斥作用。因此, 要想让虫洞成为星际旅行的通道,必须要有负能量的物质。 索恩和莫里斯的这一结果是人们对可穿越虫洞进行研究的。”
索恩和莫里斯的结果为什么不太妙呢? 因为人们在宏观世界里从未观测到任何负能量的物质。事实上, 在物理学中人们通常把真空的能量定为零。所谓真空就是一无所有, 而负能量意味着比一无所有的真空具有“更少” 的物质,这在经典物理学中是近乎于自相矛盾的说法。
但是许多经典物理学做不到的事情在二十世纪初随着量子理论的发展却变成了可能。负能量的存在很幸运地正是其中一个例子。 在量子理论中,真空不再是一无所有, 它具有极为复杂的结构,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虚粒子对产生和湮灭。
一九四八年,荷兰物理学家卡西米尔(hendrik asiir) 研究了真空中两个平行导体板之间的这种虚粒子态,结果发现它们比普通的真空具有更少的能量, 这表明在这两个平行导体板之间出现了负的能量密度!在此基础上他发现在这样的一对平行导体板之间存在一种微弱的相互作用。 他的这一发现被称为卡什米尔效应。
将近半个世纪后的一九九七年, 物理学家们在实验上证实了这种微弱的相互作用,从而间接地为负能量的存在提供了证据。除了卡什米尔效应外,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物理学家在其它一些研究领域也先后发现了负能量的存在。
因此,种种令人兴奋的研究都表明, 宇宙中看来的确是存在负能量物质的。但不幸的是, 迄今所知的所有这些负能量物质都是由量子效应产生的,因而数量极其微小。 以卡西米尔效应(asiireffet)为例,倘若平行板的间距为一米, 它所产生的负能量的密度相当于在每十亿亿立方米的体积内才有一个(负质量的) 基本粒子!而且间距越大负能量的密度就越小。
其它量子效应所产生的负能量密度也大致相仿。因此在任何宏观尺度上由量子效应产生的负能量都是微乎其微的。
另一方面,物理学家们对维持一个可穿越虫洞所需要的负能量物质的数量也做了估算, 结果发现虫洞的半径越大,所需要的负能量物质就越多。 具体地说,为了维持一个半径为一公里的虫洞所需要的负能量物质的数量相当于整个太阳系的质量。
如果说负能量物质的存在给利用虫洞进行星际旅行带来了一丝希望,那么这些更具体的研究结果则给这种希望泼上了一盆无情的冷水。
因为一方面迄今所知的所有产生负能量物质的效应都是量子效应,所产生的负能量物质即使用微观尺度来衡量也是极其微小的。 另一方面维持任何宏观意义上的虫洞所需的负能量物质却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两者之间的巨大鸿沟无疑给建造虫洞的前景蒙上了浓重的阴影。
虽然数字看起来令人沮丧, 但是别忘了当我们讨论虫洞的时候,我们是在讨论一个科幻的话题。 既然是讨论科幻的话题,我们姑且把眼光放得乐观些。 即使我们自己没有能力建造虫洞,或许宇宙间还存在其它文明生物有能力建造虫洞, 就像《星际之门》的故事那样。甚至, 即使谁也没有能力建造虫洞,或许在浩瀚宇宙的某个角落里存在着天然的虫洞。因此让我们姑且假设在未来的某一天人类真的建造或者发现了一个半径为一公里的虫洞。
我们是否就可以利用它来进行星际旅行了呢?
初看起来半径一公里的虫洞似乎足以满足星际旅行的要求了, 因为这样的半径在几何尺度上已经足以让相当规模的星际飞船通过了。看过科幻电影的人可能对星际飞船穿越虫洞的特技处理留有深刻的印象。 从屏幕上看,飞船周围充斥着由来自遥远天际的星光和辐射组成的无限绚丽的视觉幻象, 看上去飞船穿越的似乎是时空中的一条狭小的通道。
但实际情况远比这种幻想来得复杂。 事实上为了能让飞船及乘员安全地穿越虫洞,几何半径的大小并不是星际旅行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按照广义相对论,物质在通过象虫洞这样空间结构高度弯曲的区域, 会遇到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张力。
这为由于引力场在空间各处的分布不均匀所造成的,它的一种大家熟悉的表现形式就是海洋中的潮汐。由于这种张力的作用, 当星际飞船接近虫洞的时候,飞船上的乘员会渐渐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沿虫洞的方向上有被拉伸的感觉, 而在与之垂直的方向上则有被挤压的感觉。这种感觉便是由虫洞引力场的不均匀造成的。 一开始,这种张力只是使人稍有不适而已, 但随着飞船与虫洞的接近,这种张力会迅速增加, 距离每缩小十分之一,这种张力就会增加约一千倍。 当飞船距离虫洞还有一千公里的时候,这种张力已经超出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 如果飞船到这时还不赶紧折回的话,所有的乘员都将在致命的张力作用下丧命。
再往前飞一段距离,飞船本身将在可怕的张力作用下解体, 而最终,疯狂增加的张力将把已经成为碎片的飞船及乘员撕成一长串亚原子粒子。从虫洞另一端飞出的就是这一长串早已无法分辨来源的亚原子粒子!
这就是星际探险者试图穿越半径为一公里的虫洞将会遭遇的结局。半径一公里的虫洞不是旅行家的天堂, 而是探险者的地狱。
因此一个虫洞要成为可穿越虫洞, 一个很明显的进一步要求就是:飞船及乘员在通过虫洞时所受到的张力必须很小 计算表明,这个要求只有在虫洞的半径极其巨大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足[注六]。 那么究竟要多大的虫洞才可以作为星际旅行的通道呢?
计算表明, 半径小于一光年的虫洞对飞船及乘员产生的张力足以破坏物质的原子结构,这是任何坚固的飞船都无法经受的, 更遑论脆弱的飞船乘员了。
因此, 一个虫洞要成为可穿越虫洞,其半径必须远远大于一光年。
关于虫洞的,时间旅行的,以及星际探险的,很多时候虽然听的云里雾里他们也不得不耐着性子上一堂又一堂的课,但好在他们的修炼速度并没有因此落下,经过对炎帝决中修炼功法的摸索,很多以前困惑的东西,华枫都能够自行解决了。
他的实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除了理论外的时间,他们大多数时候是会进行实战训练的,在他们的相互促进下,华枫和云梦几乎是先后达到了65级元帝初阶巅峰的修为,而白凤也成功突破元皇境界到达元帝境62级,曾经对她来说很难压制的吸血鬼血统也变得好了不少,她对血液的欲望已经少了很多。
华枫面对云梦如此迅猛的进境,不由得感叹雪主家传功法的神奇。但这个时代,实力上的强弱并不是只参考修为的等级,更多的是拼每个修者对自身元气或是能量的灵活运用,只有把每份力量发挥到极致,才能为每次的胜利或是别的什么期待的东西达成自己的目的。
这些天,一直有个心结困在华枫的心里。除了那些各赋异稟的老师,那个最先给他们讲西游文化的孙老师的真实身份一直是他想要搞明白的事情。虽然,这个时候他已经进阶了两级,但是依然不能够在每个在校园相遇的时间看出他的实力深浅。
但好在不管怎么说,他能感觉到孙行老师对自己和他的学生并没有恶意,他偶尔点拨的话语像一个个新世界大门的钥匙,让每个人的修为心境都有不同境界的提升。但这些,依然不能消磨掉华枫心里对他的怀疑和兴趣。
讲台上,老师的声音依旧,似乎不知疲倦,仿佛没有尽头。
“那么什么样的虫洞能成为可穿越虫洞呢?一个首要的条件就是它必须存在足够长的时间, 不能够没等星际旅行家穿越就先消失。
因此可穿越虫洞首先必须是足够稳定的。 一个虫洞怎样才可以稳定存在呢?索恩和莫里斯经过研究发现了一个不太妙的结果, 那就是在虫洞中必须存在某种能量为负的奇特物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呢?
那是因为物质进入虫洞时是向内汇聚的,而离开虫洞时则是向外飞散的, 这种由汇聚变成飞散的过程意味着在虫洞的深处存在着某种排斥作用。由于普通物质的引力只能产生汇聚作用, 只有负能量物质才能够产生这种排斥作用。因此, 要想让虫洞成为星际旅行的通道,必须要有负能量的物质。 索恩和莫里斯的这一结果是人们对可穿越虫洞进行研究的。”
索恩和莫里斯的结果为什么不太妙呢? 因为人们在宏观世界里从未观测到任何负能量的物质。事实上, 在物理学中人们通常把真空的能量定为零。所谓真空就是一无所有, 而负能量意味着比一无所有的真空具有“更少” 的物质,这在经典物理学中是近乎于自相矛盾的说法。
但是许多经典物理学做不到的事情在二十世纪初随着量子理论的发展却变成了可能。负能量的存在很幸运地正是其中一个例子。 在量子理论中,真空不再是一无所有, 它具有极为复杂的结构,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虚粒子对产生和湮灭。
一九四八年,荷兰物理学家卡西米尔(hendrik asiir) 研究了真空中两个平行导体板之间的这种虚粒子态,结果发现它们比普通的真空具有更少的能量, 这表明在这两个平行导体板之间出现了负的能量密度!在此基础上他发现在这样的一对平行导体板之间存在一种微弱的相互作用。 他的这一发现被称为卡什米尔效应。
将近半个世纪后的一九九七年, 物理学家们在实验上证实了这种微弱的相互作用,从而间接地为负能量的存在提供了证据。除了卡什米尔效应外,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物理学家在其它一些研究领域也先后发现了负能量的存在。
因此,种种令人兴奋的研究都表明, 宇宙中看来的确是存在负能量物质的。但不幸的是, 迄今所知的所有这些负能量物质都是由量子效应产生的,因而数量极其微小。 以卡西米尔效应(asiireffet)为例,倘若平行板的间距为一米, 它所产生的负能量的密度相当于在每十亿亿立方米的体积内才有一个(负质量的) 基本粒子!而且间距越大负能量的密度就越小。
其它量子效应所产生的负能量密度也大致相仿。因此在任何宏观尺度上由量子效应产生的负能量都是微乎其微的。
另一方面,物理学家们对维持一个可穿越虫洞所需要的负能量物质的数量也做了估算, 结果发现虫洞的半径越大,所需要的负能量物质就越多。 具体地说,为了维持一个半径为一公里的虫洞所需要的负能量物质的数量相当于整个太阳系的质量。
如果说负能量物质的存在给利用虫洞进行星际旅行带来了一丝希望,那么这些更具体的研究结果则给这种希望泼上了一盆无情的冷水。
因为一方面迄今所知的所有产生负能量物质的效应都是量子效应,所产生的负能量物质即使用微观尺度来衡量也是极其微小的。 另一方面维持任何宏观意义上的虫洞所需的负能量物质却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两者之间的巨大鸿沟无疑给建造虫洞的前景蒙上了浓重的阴影。
虽然数字看起来令人沮丧, 但是别忘了当我们讨论虫洞的时候,我们是在讨论一个科幻的话题。 既然是讨论科幻的话题,我们姑且把眼光放得乐观些。 即使我们自己没有能力建造虫洞,或许宇宙间还存在其它文明生物有能力建造虫洞, 就像《星际之门》的故事那样。甚至, 即使谁也没有能力建造虫洞,或许在浩瀚宇宙的某个角落里存在着天然的虫洞。因此让我们姑且假设在未来的某一天人类真的建造或者发现了一个半径为一公里的虫洞。
我们是否就可以利用它来进行星际旅行了呢?
初看起来半径一公里的虫洞似乎足以满足星际旅行的要求了, 因为这样的半径在几何尺度上已经足以让相当规模的星际飞船通过了。看过科幻电影的人可能对星际飞船穿越虫洞的特技处理留有深刻的印象。 从屏幕上看,飞船周围充斥着由来自遥远天际的星光和辐射组成的无限绚丽的视觉幻象, 看上去飞船穿越的似乎是时空中的一条狭小的通道。
但实际情况远比这种幻想来得复杂。 事实上为了能让飞船及乘员安全地穿越虫洞,几何半径的大小并不是星际旅行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按照广义相对论,物质在通过象虫洞这样空间结构高度弯曲的区域, 会遇到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张力。
这为由于引力场在空间各处的分布不均匀所造成的,它的一种大家熟悉的表现形式就是海洋中的潮汐。由于这种张力的作用, 当星际飞船接近虫洞的时候,飞船上的乘员会渐渐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沿虫洞的方向上有被拉伸的感觉, 而在与之垂直的方向上则有被挤压的感觉。这种感觉便是由虫洞引力场的不均匀造成的。 一开始,这种张力只是使人稍有不适而已, 但随着飞船与虫洞的接近,这种张力会迅速增加, 距离每缩小十分之一,这种张力就会增加约一千倍。 当飞船距离虫洞还有一千公里的时候,这种张力已经超出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 如果飞船到这时还不赶紧折回的话,所有的乘员都将在致命的张力作用下丧命。
再往前飞一段距离,飞船本身将在可怕的张力作用下解体, 而最终,疯狂增加的张力将把已经成为碎片的飞船及乘员撕成一长串亚原子粒子。从虫洞另一端飞出的就是这一长串早已无法分辨来源的亚原子粒子!
这就是星际探险者试图穿越半径为一公里的虫洞将会遭遇的结局。半径一公里的虫洞不是旅行家的天堂, 而是探险者的地狱。
因此一个虫洞要成为可穿越虫洞, 一个很明显的进一步要求就是:飞船及乘员在通过虫洞时所受到的张力必须很小 计算表明,这个要求只有在虫洞的半径极其巨大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足[注六]。 那么究竟要多大的虫洞才可以作为星际旅行的通道呢?
计算表明, 半径小于一光年的虫洞对飞船及乘员产生的张力足以破坏物质的原子结构,这是任何坚固的飞船都无法经受的, 更遑论脆弱的飞船乘员了。
因此, 一个虫洞要成为可穿越虫洞,其半径必须远远大于一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