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我意已决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四零五章我意已决
    六月二十一日,出人意料的,朝廷有圣旨到了。
    圣旨共有三道,是分别给郑成功、林啸和瞿式耜的。
    或许是广东的连城璧一直在向朝廷递送报捷塘报的缘故,南宁已经得知广东和福建全境大体平定的消息,是以,永历皇帝必须刷一下存在感了。
    两封下达给郑成功和林啸的圣旨,其实没什么实质性的内容,除了一番慰勉激励之语,无非就是加官晋级。
    可是,瞿式耜却从中嗅出了不一样的味道——永历进封林啸为镇国公,同时却钦命延平郡王郑成功为“招讨大将军”。
    林啸对这个时代的官场奥妙自然一窍不通,也一点都不感兴趣,但瞿式耜却十分清楚其中的深意。
    自取消五军都督府以来,官至正一品的左都督和右都督,本是武将的最高职位了,而这两个职位,已经在去年分别授予了秦王孙可望和琴川侯林啸。
    但是,左都督孙可望反叛身亡后,朝廷宁愿将其空置,也并未转授予晋王李定国,而右都督林啸,可说是目前唯一的最高武职了。
    可见,在瞿式耜的主持下,朝廷兵部方面,对于最高军职的任命是比较慎重的。
    原本,按祖制,这两个武职其实也没什么大权,平时只有领兵权而无调兵权,自永乐朝起,真正有战事需要大将统兵出征时,大多由朝廷临时委任一名勋爵作为统兵大将军,得胜回朝后再交回兵权,论功行赏,加官进爵。
    当然,现在是非常时期,小朝廷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反正都是人家的私人武装,调兵什么的也不敢奢望,反正就是求人家卖命么,怎么好听怎么封,所以,勋爵可以封得很高,但大将军一职却不能乱弄,以免加剧混乱。
    国公这个原本崇高的爵位,到了此时,早已被南明各位短命君主玩坏了,不值钱,随便给。
    穷途末路的南明小朝廷,自弘光朝开始,前前后后已经加封了几十个国公了,眼下,光晋王李定国麾下,进封国公的就有七八个之多。
    王爷都封出去了不少,国公算什么?
    可现在,朝廷进封林啸为镇国公,虽仍保留其讨虏大将军的称号,却并未给予更高的职位,比如可以号令全队的镇国将军,反而封郑成功为招讨大将军,这说明了什么?
    诚然,瞿式耜知道,按本朝祖制,镇国将军不是可以随意任命的,一般只有皇室宗亲,才有机会担任此职,但是,北伐在即,弄那么多并列的大将军是几个意思?
    本来,虽贵为延平王,偏处一隅的“国姓爷”郑成功,其真正的武职也只是一个都督同知,可眼下,朝廷明知林啸与郑成功合兵一处,却还要给郑成功封一个什么招讨大将军,这不是明摆着要郑成功与林啸分庭抗礼么?
    “这是,怕林郑二人处得太好,有意分而化之?”
    瞿式耜忧心忡忡……
    至于瞿式耜自己接到的圣旨,内容却很简单——催他回去,商议还都事宜。
    不过,圣旨中的言辞语气就不那么气了,身为阁老,又身兼吏部、兵部尚书两要职,却不在朝中好好呆着,一应事务全由侍郎等人处理,简直不像话!
    如今闽粤初定,流民百姓也逐渐安分,朕想你了,爱卿快回来吧,咱们商议一下还都事宜!
    永历皇帝终于觉得,南宁实在太穷,是时候回到他的龙兴之地——肇庆了。
    对于还都之事,郑成功自是颇为赞同的,朝廷回广东,他便离权力中心更近了一些,不再鞭长莫及了。
    至于林啸的态度就比较淡然了,建议之前就提过了,回肇庆,回南京随你便,你若等得起,直接去北京都无所谓,反正以后,所谓的朝廷只是一块招牌而已。
    现在看来,这个年轻皇帝和他那一干近臣,还是没胆去南京——逃跑已成习惯,怕离前线太近哪!
    ……
    送走了瞿式耜和钦差,郑成功顺势召集了身边的一干将领,商议起了出征之事。
    然而,一提起要去大员与尼德兰人开战,将领们却多面有难色,一个个低眉不语。
    “吴豪,说说你的看法。”
    郑成功见状,不得不点将道。
    这个名叫吴豪的部将曾去过大员,对那里的情况比较熟悉,郑成功想听听他的意见,或许他会赞成此事。
    “王爷,大员乃一偏僻小岛,风水不可,水土多病……”
    不料,那吴豪却低头蹙眉,沉吟半晌才犹豫着道,“何况那里港小滩浅,大船难进,恐……”
    “是呀,王爷,”
    提督黄山见状,也连声附和,“眼下鞑子势大,江山未复,末将以为,孤垂海外之大员并非我军作战方向……”
    “眼下虽闽地初定,但匪患严重,民生艰苦,不宜再发精兵出海……”
    “是啊,我军尚不足三万,精锐才一万余众,北伐讨贼尚力有不逮,若是分兵据守大员,恐怕……”
    见郑成功不语,众将渐渐的附和起来……
    “你们说的都有道理,眼下民间缺粮少食,军中粮草供应越发艰难,确实不宜大动干戈,”
    见众人大多消极,郑成功沉吟片刻,开口驳斥道,“不过,大家想过没有……若是赶走了尼德兰强盗,不但可以获取大员的大量米粮,海路贸易更加通畅,对我军的壮大就没有益处吗?”
    “王爷所言在理,”
    大将马信揣摩郑成功的心思,试图打圆场,“末将建议,先派人前往试探一番,若可取则大军立即跟进,如果尼德兰人防御坚固,则再另做讨论……”
    “马将军言之有理。”
    大将陈俸也同意马信的意见。
    “不然,”
    协理中军戎政杨朝栋却有不同意见,他拱手说道,“王爷,眼下大军初胜,士气正旺,区区数千尼德兰人哪里挡得住我军威,末将以为可以发兵。”
    “王爷,末将也认为应该发兵,”
    此时,久不作声的施琅开口了,“我军挟大胜余威,又有琴川侯相助,仅凭中左所兵马,即可踏平大员。”
    在座中,施琅是最清楚郑成功心思的,火药包都到手了,怎么还可能不出征?他留在关键时刻发言,就是为了一锤定音。
    “好,施琅此言正合我意。”
    郑成功闻言点头道。
    众将见主帅主意已定,遂不再固执己见,礼武镇陈俸、右先锋镇廖敬、亲丁镇郭廷,以及护卫右镇洪承宠等人纷纷表态支持出兵。
    “我意已决,即刻出兵,”
    郑成功见状大喜,当即拍板道,“谁敢担任先锋?”
    “末将请令,愿任前锋!”
    施琅一窜而起,抢先应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