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怀瑾坐在香案旁,指了指一旁的软垫,尉缭就坐下了。
    见她眼周红红的,又见到一桌动都没动过的菜和地上未干的酒水,尉缭问:“你在祭拜谁?”
    “咸阳的几位故友。”怀瑾见了他,紧衬的心稍微松了些,想扯出一个笑容,眼眶却又更红了。
    尉缭黯然的倒了一杯酒,也洒落在地上,然后沉默的望着天空。
    两人静坐了几乎半个时辰,怀瑾才问:“你怎么这个时候来了?”
    尉缭回过神,平和的笑容中有一丝苦涩:“今日传来西边的消息,章邯收编了骊山陵服役的几十万刑徒抵抗义军,吴广那支队伍已全军覆没。朝臣们想让周相带兵回来,以求自保,我劝他们不要被这波反攻吓倒,应齐心合力先灭秦,谁知大家……吵了一上午,我有些累。”
    怀瑾手指敲了敲桌子,道:“恐怕不止是他们这么想。”
    张楚大军除了反抗的农民,另一半兵力都是六国贵族带来的,吴广一败,恐怕都大家想自保。
    “张楚王久不立韩广,听说他现在已自立为燕王,带着人留在燕地,不肯再随张楚大军伐秦了。”尉缭的声音有些疲惫。
    “如此说来,张楚大军已从内部分裂,各自为王了。”怀瑾听到这个消息心也不紧,幸而临济离战场遥远,她不至于在这里也要担惊受怕。
    尉缭忧虑道:“只盼张楚王这次能力挽狂澜。”
    但事情并没有朝着尉缭盼望的方向发展,几天后,陈胜被车夫庄假所杀害的消息传到了临济。
    一时间城中的气氛紧张了起来,城中士兵也开始警戒。
    又过半月,听说陈胜的部下秦嘉在彭城自立为大司马,拥立了楚国王室后裔景驹为楚王。
    而陈胜另一部下吕臣在新阳重举“张楚大旗”,组建了苍头军。可是陈胜一死,各股势力各自为旗,起义军已成散沙。
    周市则带着魏国的兵马返回临济,怀瑾看这情形,估摸着魏国是要单干了。
    “如今局势,一个乱字都不足以来形容。”怀瑾感受到城中的肃杀,日夜盼望张良早些回来。
    不知为何,她总是有些不安。
    到了四月,项梁借口为陈胜报仇,杀了秦嘉和景驹,兼并了他们的队伍。
    江东一带已被项氏平定,加上吕臣也投靠了项梁,此时兵力最强盛的就成了西楚项氏。
    这个消息一传到临济,怀瑾原本的平静生活又被打破,青儿频频示好,日日赐下一些珍宝奇物过来。
    周市的夫人听闻她与项家有亲,接连三次上门拜访,怀瑾简直不得安宁。
    可她担心的并不是眼前的人情往来,最担心的是章邯率军反扑会不会殃及到临济,听消息说章邯已经攻下了陈地,以旋风似的速度清扫义军。
    张良仍然没有音信传来,怀瑾便有些想去会稽,楚汉之争没开始之前,项家绝对是最安全的地方。
    可她怕现在离开,回头张良来了又找不到她们母子三人的踪迹,况且一路上不知道有多乱……怀瑾满心惆怅,几乎夜夜都睡得不安稳。
    五月时,又听说章邯已经打下了粟县,她舅父项梁派了两位将军交战,结果大败。
    两位将领一位战死,一位潜逃。
    怀瑾终于坐不住了,立即进宫告诉青儿,自己要带孩子前去会稽投奔母舅,希望能得到一小队士兵护送。
    可青儿做不了这个主,说她会尽快请示魏咎。然而现在魏咎等人忙得焦头烂额,怀瑾一连等了七八天也没等到消息。
    直到这一天,城中突然响起了战鼓的声音,宅子里面的下人惊得不敢动弹,怀瑾则面色凝重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第374章 围城战带儿女慌出逃
    战鼓一响,便是要开战了。
    她在宅子里两眼一抹黑,往日外面的消息不是从青儿那里听到,就是尉缭告诉她的,怀瑾这会儿有些无措。
    想入宫打探一些消息,可一开门,就看见外面整齐往城门小跑而去的士兵,长长的队伍在她家门口经过,怀瑾一眼望过去,全是密密麻麻的人头。
    只好先打消了去王宫的念头,还是先在家里待着吧。
    “你们去收拾一些细软,钱财拿一些就够了,粮食一定要带够。”怀瑾镇定下来,对阿婉和阿燕吩咐道,她还有两个孩子,她不能慌乱。
    阿婉阿燕得了她的吩咐,就像找到主心骨似的,连忙去收拾。
    其他奴仆纷纷跪下,沉默的看着怀瑾,不知自己会被如何安排。
    怀瑾看着这些人,在临济几个月,她连这些人的名字都没记住,因此只是道:“当初安排你们来这里的人,自然会安排你们,不必忧心。”
    说着不必忧心,她心都快跳出来了,莺儿和不疑安静的待在她身侧,听着浑厚的战鼓声,姐弟俩一人拉起母亲的一只手,觉得有些慌。
    “别怕。”怀瑾蹲下,把他们搂紧在怀里。
    须臾,几下重重的敲门声,打破了院子里的宁静。
    阿婉过去开了门,尉缭带着几个侍从大步从外面走进来,怀瑾一见到他顿时大喜。
    “章邯把临济围了,你带上东西,我送你们去王宫避一避。”尉缭沉声交代,面色凝重,他鬓发都乱了,可见来时的匆忙。
    东西早就收拾好了,带上两个孩子以及阿燕阿婉,他们直奔王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