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值此乱世,院主又有何作为?”
    “方才院主指责任道远所言,铿锵有力,甚是有理。”
    “只是您为这百姓又做了什么呢?”
    楚千秋的反问不算激烈,却让杨月华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好一个楚千秋,当真伶牙俐齿。”
    “我算是明白刘伯伯为什么要收你做义子了。”
    “你问我为百姓做过什么?”
    “我为文理学院的院主,武相境的武者,本可任意妄为,以众生为刍狗,我不为恶,岂不是大大的善政?”
    杨月华作为文理学院的院主,自然不是空谈之辈,她的理论功底自然也是雄厚的,能够自圆其说。
    “你说风州易子而食,有的是人间惨案,可若刘伯伯起兵造反,天下会发生的惨案,何止十倍于此?”
    “整个天下都将倾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杨月华说到这里,已经把楚千秋当做是平等交流的人物了,之前仅仅是身份的平等,而现在更是思想上的平等。
    一个可以互相辩论的人物。
    “院主所言甚是,却也未免太偏袒朝廷了。”
    楚千秋轻笑一声,继续反驳道:
    “这朝廷的刀锋架在脖子上了,义父若真是祸害天下,早可以联合大夏兵峰,直取上京。”
    “何须等到今日?”
    “名不正则言不顺,义父何等英雄人物,岂会无端造反?”
    “将来若是起了兵锋,我也敢肯定是朝廷先动了手。”
    “届时,院主可否鼎力相助?”
    杨月华的一切假设都是义父先动手,那我就瓦解你论证的根基,做了一个前提假设。
    如果是朝廷先动手,你站在哪一边。
    “龙大将军为天下而止干戈,刘伯伯却存了私心……”杨月华选择了最糟糕的应对策略,避而不谈,倒是让楚千秋找到了把柄。
    “这天下论迹不论心,还请院主决断。”楚千秋直接打断了对方的辩解,如同长虹贯日一般刺入杨月华的心脏,让她直面这个难题。
    你是真的为了百姓才不帮刘都统,还是害怕卷入这场纷争呢?
    叩问本心。
    杨月华不由地皱起了眉头,旋即下了决断。
    “若是朝廷不义在先,我便帮助刘伯伯对抗朝廷,绝不袖手旁观。”
    “楚千秋,你可满意了?”
    说完,杨月华长出了一口气,似笑非笑地看着楚千秋。
    若不是双方有旧,这样质问一个武相高手的本心与精神,是相当危险的举动。
    “多谢院主相助神威军。”楚千秋露出了惊喜的笑容,本以为杨月华是伪君子,虽然是个女子,也是个伪君子。
    没有想到她居然真的答应了,能说服她的道理,她便会去做。
    “我说了,你不用这样客气,叫我月华就行。”
    “刘伯伯当年对我有恩,若不是有他相助,杨家早已败落,更不会有今天的杨月华。”
    “若是刘伯伯提出报恩的话,我便会助他,可他却没有。”
    所以一开始杨月华是以为是楚千秋是刘都统派来要求报恩。
    结果居然不是,现在还输了一个承诺。
    其他武者可以把誓言当做无足轻重的东西。
    但对于武相高手来说是绝对不行的,皇室培养六扇门的高手,让他们修炼《忠孝经》,目的也在这里。
    “刘伯伯让我自己选择,我便要说服自己。”
    “现在想来也只是需要一个借口罢了。”
    说到这里,杨月华话锋一转:
    “但是你逼迫我答应请求,却是不能不付出代价。”
    “让我看看刘伯伯的义子,有什么样的本事。”
    “你敢,还是不敢?”
    第248章 这仗没法打
    敢,还是不敢?
    当一个女人这样的质问,楚千秋自然不会拒绝:
    “有何不敢?”
    “只是月华这样未免有些以大欺小了吧。”
    楚千秋倒是不怕武相高手,且不说他的义父还在灵湖城,他来到文理学院也是光明正大,不怕院主痛下杀手,真到危机时刻,24小时循环系统也是存满的,不怕对方翻脸。
    只是这女人真小气啊。
    看着像天上的仙子,龙宫的龙女,实际上是想找回场子,身为学院的院主,却被一介武夫找到空隙挤兑了一把,当然要小惩大诫。
    “你是刘伯伯的义子,跟我是同辈分的,怎么能叫以大欺小呢?”杨月华理直气壮地说道,所以她不算长辈,不需要遵守长辈的气度。
    “更何况文理学院最出色的弟子输给了你,你的真气都成液态了,除了书院的几个大儒,其他人更不是你的对手了。”
    所以你就要亲自动手了吗?
    那我接下来了。
    楚千秋点头答应了,毕竟与武相高手对战,乃是相当宝贵的经验,将来去了上京,才不会手忙脚乱。
    没有卖出【厚德载物剑】也没关系,从战斗经验上面赚回来就是了。
    文理学院,比武场
    空旷的场地上只有孤男寡女,一个是神威军的后起之秀,黎人营的守备楚千秋,另一个是文理学院的院主。
    以地位而言,这位院主完全可以担任六扇门的红衣捕快,角逐庙堂至高的相位,愿意报效朝廷的话,甚至可以直接封爵。

章节目录